近年来,国内就业环境竞争激烈,热门岗位人才济济。自2001年开始,中国的大学生每年都在创新高。从2001年的114万,到2017年的749万,差不多翻了七倍随之而来的是就业严峻问题。
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讲究求职方式,也需要求职技巧的运用,还有求职心态的把握。刚刚离开校门走进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充满了理想、充满了抱负。但是到社会上,巨大的落差、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彷徨无奈。
“工作不难找,好工作真难找”,周围就有即将毕业的同学这样抱怨。同时,不少企业也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千里马”。求职难与用工难并存,这并不奇怪。我国的人才市场中,对高端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依然拥有旺盛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产业的需要,对产业工人和低端服务业人员需求也很强劲。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与技能,大部分都处于劳动力的“中间群体”,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着尴尬的地位。
此时,毕业生们不妨停下各种抱怨。毕竟,外界环境自己左右不了,而找工作的脚步却不能停止,唯有改变自己。
1
做问题的解决者而非挑剔者
如果产品卖不出去,就怪顾客不识货,显然不合适,更要反观自身的产品是否合格,是否适应需求。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工作,对许多基层岗位不屑一顾。此时,不妨借鉴一下很多女生务实的择偶标准:“高帅富”的男生只是少数,那些貌似平凡、性格温和、适合过日子的“经济适用男”也是不错的选择。
用人单位考虑到人与岗位的匹配度,通常让刚入职的大学生从基层做起,合情合理。大学生找工作,很难一步到位,理应有所取舍。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妨把自己定位成“经济适用型人才”,先将自己的经验与岗位配对,再将自己的能力与薪水匹配,从普通岗位踏踏实实做起,不好高骛远,逐步积累经验,慢慢地成为行业人才。
2
机会空间来自积极心态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有一定的竞争压力是必然的,书没读好、技不如人,不是名校名系、没有各种关系,就产生自卑心理、灰心气馁,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违心闭眼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信心代表着一个人在事业中的精神状态和把握工作的热忱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知。有了这样一份信心,求职应聘就有把握有冲劲,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把每当经历一次打击看成学到一份知识,积累一次力量和勇气。所以,在任何困难和挑战的面前首先要相信自己,但自信不是自负,自大、自傲,而是一个人不言败的信心。
3
新敬业精神指导下与企业双赢
选择职业时,大学生应该从主客观结合的意义上考虑问题。必须明白:要想顺利找到工作,必须工作“拿得起”,架子“放得下”,才能快速跑入“职道”。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之后,为了能够让自己进入职业前进专列,争取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职场上要拿到好的Offer,就是要跟上求职就业动向和求职节拍。寻找对工作经验要求相对较低或无明确经验要求的职位,因为经验是大学生的空白或弱势,他们实际在就业当中碰到很多问题就是工作经验、职业技能方面的问题,回避是明知之举。注明要求3-5年工作经验、有丰富业内资源的职位门槛太高,趁早放弃为好,要从基层做起,等有了机会,就会积累经验,有了经验,就有更大的机会,机会和经验是相辅相成的。
此外,学历和工作经验相比,企业如今更加注重求职者踏实、稳定,这也就意味着进的来能否留得住,将成为用人单位选材的重要衡量指标,这是企业用人回归理性的标志,对于学生来说,踏踏实实可能比学历高低更加关键。好不容易培养好的人才走了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对个人来说也不利于发展。
4
建议求职前先做合理的职业规划
此外大学生在选择工作之前应结合自身情况:
①了解、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看看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该工作,是否能够终生学习,是否对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长久的兴趣。
②以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偏好与职业满足感来选择关系到自己一生命运走向的职业,而不是“随大流”、看报酬等。
③投资这个职业之前,较好能与业内人士交流、探索,或到工作场所实地看看,以确保初选择职业的正确性。
大学毕业生寻找人生的靠前份工作。不妨站在企业角度看自己,看看这个位子需要什么条件的人,你是否具备了这个条件。只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即使在基层工作,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正如马云所言:“人有时候不逼自己一下,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毕竟,年轻是年轻人的资本,多一些历练,多一些脚踏实地,反而能走得更远。